• 2023-06-27 11:19:37
  • 阅读(4174)
  • 评论(1)
  •   2023年6月26日   星期一    晴

      我是第15批援科摩罗我国医疗队队长潘春熹,我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今天是我在科摩罗作业的第202天。

      潘春熹在门诊铁血人作业中

      “我想去科摩罗援外……”

      “科摩罗?科摩罗在什么地方?”

      “你去那里干啥啊?”

      2022年12月,我在老家和朋友集会的时分,刚刚说起科摩罗,就被他们众说纷纭地打断了。

      科摩罗在哪?1年多前,看到医院登出的援外医疗队组成告诉时,我也发出了相同的疑问。通过查询才知道,那是一个接近莫桑比克海峡、接近索马里的岛国。国内的网络上关于这个国家的新闻很少。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我去了能习惯吗?

      来之前,我也从老队员那有所耳闻。他们说,科摩罗条件比较艰苦,首都还好一些,由于油船能准时来,能够确保发电所需的燃料。但其它岛上每天或许只能确保3个小时的电量。而驻地的水源,靠的是水车和购买瓶装水,水车加水到储水罐后,再由水泵抽水出来运用。

      到了科摩罗,咱们要与第14批援科我国医疗队进行为期7天的交代作业。第一天交代是在上午,全部还很顺畅,看到驻地干干净净,心想晚上能睡个好觉吧。但是,当晚上办完事回到驻地,预备洗漱时,刚刚翻开水龙头,忽然眼前一黑——停电了,水龙头也不出水了!这可怎样办?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在驻地的第一晚,就这么将就着睡了。深夜热醒的时分发现,电仍是没来。

      潘春熹运用床旁超声技能给患者确诊

      潘春熹在门诊中

      生活上的不方便能够战胜,但作为医师,没有水,怎样坚持手部清洁?没有电,手术室怎样照明?呼吸机怎样作业?到了医院还发现,这儿没有制造氧气的设备,一切的氧气都要从岛外拉过来,关于危重症患者该怎样抢救?

      在与当地的不断磨合中,6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回过头再看,那些难题都现已渐渐战胜,我也逐渐地习惯了这儿的人、这儿的事。并且,它们好像还成为了我生命中最无法舍弃的一部分。

      来到科摩罗,咱们除了完结本职作业,还要活跃协作国内发动中非对口医院协作机制项目。我地点的马鲁夫医院,是科摩罗培育当地医师的大本营。现在,咱们要在此基础上打造学科,让科摩罗医学有自己的专业开展;通过学科建设,让科摩罗到达不出国门就能培育合格的专业医师;让当地的患者随时随地能够承受医疗照护。

      向中科友谊医院捐献药品器械

      通过这几个月的援外作业,我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医疗队的到来给科摩罗当地的居民带来的改变:岛上的居民再也不必办护照出国治病,由于他们能够在家门口找我国医师治病了;得了疑难杂症的患者也不会忧虑,由于每位我国医师背面都有一个医疗队,都有一家我国医院的支撑……

      在科摩罗,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来自当地患者的赞许:“我国医师是世界上最棒的!”这句朴素的赞许背面,是我国医疗队每天不断地输出热心、不计报答,用举动书写人世大爱。它也将鼓励着咱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前行。

      (作者:第15批援科摩罗我国医疗队队长潘春熹)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2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