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2-13 20:29:09
  • 阅读(13935)
  • 评论(4)
  • 一个埋没两千七百多年的周代封国总算重见天日。

       省考古研究院12月12日发布音讯称,在澄城县境内的刘家洼墓地,发现了现在全国规划最大春秋时期周系墓葬、夯土墙、壕沟等丰厚遗址,以及很多板瓦建材与青铜器、金器等数百件珍贵文物。

       >>开掘

       因被盗进行抢救性开掘

       刘家洼墓地坐落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的鲁家河东岸塬边,北距黄龙山约10公里,去年底因被盗而发现的。经国家文物局同意,自本年2月以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市、县相关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墓地进行勘探与抢救性开掘;一起对墓地地点的鲁家河流域进行全面体系的考古查询。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占伟介绍,考古查询承认发现带两条墓道的高等级贵族大墓;开掘出土了很多青铜器等各类珍贵文物;发现了夯土墙、陶范、陶窑、板瓦建材等与墓地相匹配的居址遗存;关中东部又一处周代封国或高档贵族采邑得到开始确定。他表明,刘家洼墓地的发现与开掘,是继华州东阳、澄城段家河、韩城梁带村之后,关中东部甚至陕西、全国周代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墓主

       当为诸侯国国君与夫人等级

       经钻探,承认墓地总面积约77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56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

       其间最为有目共睹的是,发现了2座带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编号M1与M2)。两座大墓特别是M1,规划宏大,颇有王者之势。考古专家判别,刘家洼大墓墓主人身份当为诸侯国国君与夫人等级。

       其他墓葬皆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与大墓墓向共同。墓口面积10平方米以上的墓有21座,其间5座墓口面积超过了20平方米。这些墓墓主人的身份相当于卿大夫或士一级的贵族。

    >>出土

       墓葬文物中青铜器占大宗

       从全体看,开掘的19座墓葬,4座遭到盗扰,15座保存无缺。共出土铜、金、铁、石、玉、陶、料珠、漆木等各类原料的文物300余件(组)。这些出土文物中,首要包含青铜礼器、车马器、武器三大类。文明风格以周文明为主,也包含少数秦文明要素器物。

       其他类文物数量与器类虽不及铜器丰厚,也不乏精巧或价值重要者。其间,M49出土了1件玉璧和1件玉琮。特别是玉琮,形制稀有,制造之精、纹饰之美可谓玉器中的精品。M10出土一件漆盒,圆角方形,器形根本完好,黑色髹漆上绘以赤色云雷纹。在北方地区墓葬能发现如此好的漆器,十分可贵。别的在一座小型墓M11出土1件五孔陶埙,实属稀有。

       金器共7件,包含出自负墓盗洞的1件虎形牌饰与2件牛首衔环饰,及其他素面环与螺旋形金耳环。尤其是小墓出土螺旋形金耳环,是典型的北方民族的器物。它的发现关于讨论春秋时期关中与北方之间文明交流、族群互动、融合供给了新依据。铁器为出自M49的一铜柄铁剑,这是继三门峡虢国墓地、曲沃晋侯墓地、梁带村芮国墓地之后中原地区又一时代最早的铁器,关于讨论我国冶铁的来源供给了新的材料。

       除开掘所获外,现在该墓地已追缴的被盗文物多达402件(组)。这些追缴的文物以铜器为最多,礼器有60余件,包含一级文物12件。

    >>确定

       春秋时期某一周系封国或采邑

       在墓地北侧700米处,鲁家河两条支沟间的沟梁两边及上部台塬相接部分,勘查发现长达500多米的断续相连的夯土墙,其内搀杂少数的春秋时期陶片。在此沟梁的下端,发现一段宽12米南北向壕沟,试掘出土有很多春秋的绳纹板瓦和陶器残片。夯土墙与壕沟大致将整个沟梁合围构成一个相对关闭区域,总面积10余万平方米。其内收集到陶鬲、盆、罐、豆、三足瓮和板瓦等残片,勘探发现有很多灰坑和板瓦建材堆。据收集标本特征判别,时代为春秋前期前后。别的,在墓地东侧的台塬区,亦收集有春秋时期的陶片,勘探发现有灰坑散布。在与墓地隔沟相望的鲁家河西的塬边与坡地,也发现有春秋时期的陶窑、灰坑、板瓦堆积及陶片散布。

       专家表明,因为墓地与居址空间上相邻或挨近散布,时代上挨近,功能上互补,等级上匹配,当为同一聚落的不同构成部分。以大、中型墓为主的墓地,当是包含最高控制者在内聚落控制阶级的一处公共墓地。墓地的时代依据随葬铜器与填土陶片特征,结合秦灭梁芮的文献材料剖析,为春秋前期晚段,或早中期之际。开始确定这里是春秋时期某一周系贵族的封国或采邑,这也为知道一个不见于文献记载的封国或采邑的前史与文明供给机会。华商记者老赖黑名单 大意振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