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浙江天然博物馆里的白鱀豚标本。
钱塘江里不只有宝贵的江豚
也曾有过“水中大熊猫”白鱀豚
现在,它们一个处于易危情况,一个已极度濒危
11月4日,渔民孔顺祥在杭州萧山区义桥邻近的江面上捕了一头江豚,随后在渔政作业人员的指导下放生。
钱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被放生的江豚并非我们印象中的长江江豚,其实是同属二级维护动物的“东亚江豚”。而且钱塘江流域也曾有过“水中大熊猫”白鱀(j�)豚,浙江天然博物馆中尚有一件白鱀豚标本,原体来自桐庐。
近12年来
钱塘江发现过10头江豚
11月4日下午,渔民孔顺祥捕的那头江豚仅仅尾部有些擦伤,全体看上去仍是健康的。终究,老孔在渔政部分的指导下将它放生了。
近年来,江豚种群数量敏捷下降,一向为社会所重视。
杭州市渔政渔港渔船监督管理总站渔业资源增殖科科长童奇烈解说,这次在萧山被误捕的江豚其实是东亚江豚,归于二级维护动物。它也被列入《国际天然维护联盟》国际野生动物红皮书,处于易危情况。
童奇烈介绍说,江豚属下面分为印度洋-太平洋江豚和窄脊江豚两种,窄脊江豚又分长江江豚和东亚江豚两个亚种。我们常说的珍稀物种江豚多指长江江豚,是早已被列入《国际天然维护联盟》赤色名录的极危物种。
虽然是不同的亚种,但钱塘江流域的东亚江豚也是十分珍稀的国家维护动物。童奇烈说,自从他2005年到站里作业至今,钱塘江共发现过10头江豚,其间7头在发现时已逝世,“主要是停滞或被渔网挂住导致逝世。”别的3头是渔民误捕,经救助,在承认其身体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均已放生。
记者了解到,本年已有两次江豚呈现的陈述。除11月4日的这头江豚,本年的1月1日还在钱塘江三桥下流,发现一头逝世江豚。杭州市渔船监督管理总站取回尸身后,对其进行冷藏保存,并请来我国科学院水生广州装修公司生物研讨所的专家进行解剖剖析。
“那次被发现的逝世江豚是一头刚与母体别离的小江豚,死因或为内出血。”童奇烈说,江豚是哺乳动物,智商较高,但也很软弱,在遇到外界惊吓时,体内会发作应激反响,形成内出血。记者在杭州市渔船监督管理总站也见到了两个逝世江豚制成的标本,还有一个标本捐赠给了浙江天然博物馆。
钱塘江流域曾有过白鱀豚
标本在浙江天然博物馆
除了江豚,钱塘江流域内还曾有过“水中大熊猫”白鱀豚的生计记载。现在浙江天然博物馆内的一件白鱀豚标本,其原体就来自坐落钱塘江上游的桐庐。
1974年,现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闻名白鱀豚研讨专家、浙江奉化人周开亚和他的搭档们安排专业人员在长江中下流和钱塘江进行白鱀豚散布调查拜访。其时的发现就是除了长江中下流流域之外,浙江的钱塘江、富春江中也曾有过白鱀豚。由此调查人员还提出了一个新观念:长江口及钱塘江发现白鱀豚的这一现实,阐明它可日子在河口的咸淡水中,不是纯淡水日子的齿鲸。
钱报记者前往浙江省天然博物馆看望时看到,这具标本呈黑色。据了解,这头白鱀豚是1955年4月在浙江桐庐邻近江段捕获的,当年钱塘江发作特大洪水,该江段还曾发现过数十头白鱀豚。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种群本就不多,除了上述内容外,简直再无钱塘江内白鱀豚生计情况的材料。
这与周开亚调查中“1955年钱塘江流域发作特大洪水时,稀有十头白鱀豚抵达距海约350公里的桐庐江段”等表述相吻合。
为防止悲惨剧再生
钱塘江严保水生动物资源
本年11月初,关于白鱀豚物种灭绝的网上文章被热传,我国淡水鱼类研讨专家、长时间重视长江生态的我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表明,在我国长江流域,不扫除还有个别存活,尤其是在长江口宽广的江域里,是有可能有白鱀豚的。因而,白鱀豚现在依然处于2007年中外科学家宣告的“功能性灭绝”。(指该物种因其生计环境被损坏,数量十分稀疏,致使在天然情况下根本丧失了保持繁衍的才能,乃至丧失了保持生计的才能。)
为了防止白鱀豚的悲惨剧在江豚上再现,童奇烈通知钱报记者,他们现在与一些动物救助维护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发现受伤江豚会请专业人士及时进行救助,逝世江豚的尸身也会进行解剖,剖析死因,较为无缺的尸身还会被制成标本,保存下来,为科研和维护作业供给重要信息。此外,渔政部分每年都会定时展开水生维护动物科普宣扬活动,向渔民们介绍钱塘江里的维护动物和国家在动物维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发现受伤江豚会请专业人士及时进行救助,逝世江豚的尸身也会进行解剖剖析。
本报记者 陈伟斌实习生 杨媛媛 文/图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