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0-20 22:37:28
  • 阅读(1197)
  • 评论(2)
  • 原标题:湖北屈家岭遗址出土漩涡纹彩陶纺轮疑与我国太极来源有关

    中新社湖北荆门10月20日电(记者梁婷)湖北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开掘出土一批漩涡纹彩陶纺轮,其间一类被以为是后世太极阴阳鱼图的原型,专家称其可能与我国太极来源有必定联系。

    10月20日,记者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屈家岭作业站见到了此次开掘出土的漩涡纹彩陶纺轮,只见其外观聚富彩票呈圆形,中心有小孔,其上可见黑色、赤色的纹饰图样。

    据屈家岭联合考古队队员张德伟介绍,漩涡纹首要分为两种,一种由详细线条描写组成,另一种由详细的物化形象,如鱼等形象组成。出土的漩涡纹彩陶纺轮中,有一类纹饰布局与后世的太极阴阳鱼图图画相似,其以中心的圆心为中点,为五颜六色对称图画。据此,考古学界专家估测其为后世太极阴阳鱼图的原型,可能与我国太极来源有关。

    陶器的创造,对人类前史的开展和前进具有重大意义。材料显现,在屈家岭文明曾经,我国制陶前史已有一万年左右。

    此次考古专家开掘收拾出了必定数量的彩陶残片,多归于碗、杯类器物,这些器形及所饰彩绘图画,表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考古专家表明,此类器物的出土,也反映出其时的物质生活水平较高。

    在现场,收拾出的数件磨光黑陶敛口碗、豆引起了记者的留意,差异于其它陶器,其器形非常规整。“这意味着一次技能的改造,快轮制陶技能使制陶功率更高、工艺更精巧,并且能完成批量化出产。”张德伟介绍,考古学家以为,上述器物与祭祀或祭拜活动有关。

    值得重视的是,第四次考古还发现疑似陶窑遗址群,此类遗存在江汉平原史前遗址中鲜有发现,距今5000余年。

    在考古开掘现场,记者看到,疑似陶窑群遗址坐落缓坡地带的中上端,外观呈“8”字形,呈东西向散布,且有呈拱状的烧结土衔接,其下连通。据介绍,此类选位及结构有利于生火、排烟。

    张德伟介绍,下一阶段开掘作业将向南推动,处理渗水问题是后期作业的难点,也是要点。他表明,如在后期开掘出相似遗址,将完成对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知道的新打破,且对研讨5000余年前的社会分工、文明进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1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