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导师获诺贝尔奖是一种怎样的体会
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高宁来说,本年的中秋节假日有点不同寻常。
这从他收到的祝愿信息就能看出来。除了“中秋高兴”“国庆假日愉快”,本年又多了一项半开打趣式的新祝愿:“恭喜晋升为诺奖得主弟子!”
就在几天前,高宁的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乔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取得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
10月4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告,乔基姆·弗兰克和别的两位科学家凭仗“研宣布能断定溶液中生物分子高分辨率结构的冷冻电子显微技能”,一同取得本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恭喜邮件到现在还没有收到回复,估量他的邮箱现已爆满了。”高宁说。
清华、北大的学生不少
高宁和弗兰克其他一些我国学生有一个微信群。这几天群里也炸了锅,我们一边评论冷冻电子显微技能,一边回忆自己豪客彩娱乐平台与导师之间的点点滴滴。
弗兰克在我国参与“2016郭可信冷冻电镜三维分子成像世界研讨会” 王强摄
不过高宁以为,冷冻电子显微成像技能的黄金时代还未到来,它在生物物理范畴掀起的革新才刚刚开端。
“2013年以来的榜首代软硬件打破就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动,没有理由不相信它以后会带来更惊人的成果。”高宁说。
回头想想,高宁觉得自己挺走运的。最初“误打误撞”进入冷冻电镜范畴,多年后导师还取得了诺贝尔奖。他说当年一同在试验室作业的搭档们正商议一同去看望弗兰克,好好庆祝一下。
科技日报记者姜靖对此文亦有奉献
图片除署名外,由被访者供给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