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9-29 22:47:48
  • 阅读(7606)
  • 评论(14)
  • 袁斗英在亲朋的协助下将糯米倒入碓窝,预备打糍粑。杨涛摄

      中新网泸州9月29日电(邹立杨 汤雁 杨涛)"尽管吃不了多少,但制做的进程能勾起许多夸姣的回想。"29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镇安富村的袁斗英一大早就起床繁忙着,今日家里要打糍粑,邻里亲朋都要来。中秋节降临前,泸州的村庄,简直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

      据了解,打糍粑,迎中秋,是川南泸州区域的风俗活动之一,具有稠密的乡土流控路由气息。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使用传统节日,发掘和传承当地风俗文明和乡土风情,让传统的佳节文明,在以身作则中代代传递,诠释了亲情的一起让年青人记住老祖宗留下的风俗。

    袁斗英家,街坊和亲朋帮着打糍粑。杨涛 摄

      蒸糯米,洗碓窝……9点左右,袁斗英的家里热烈起来,兄弟姐妹和熟悉的街坊都来了。在62岁的袁斗英看来,每年中秋节打糍粑算是家里的"大事",这个风俗在老公家现已坚持了上百年。"中秋不打糍粑就像过了一个不完整的节。"

      "碓窝棒不知道放哪儿了,重新做一根Panabit吧。"老公刘发达没有找到打糍粑的碓窝棒。对家里的男人们来说,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找来一根碗口粗的木头,削去表皮派网软件,再把中心一截削磨细些,用不了半个小时,一根称手的碓窝棒便做成了。"碓窝是家里的老物件了,碓窝棒不知道舂烂了多少根。"

    袁斗英在街坊和亲朋的帮助团糍粑,预备过中秋节。杨涛 摄

      打糍粑是个力气活,还得男人们来完结。袁斗英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碓窝中,刘发达和邻里的男人便开端用力舂。"咋这么粘?"年青的后辈刚参加工作,榜首次回乡间打糍粑,竭尽吃奶的力也没将碓窝棒从起黏的糯米中拔出,惹得亲朋笑作一团。

      "先将糯米浸泡,用甑子蒸熟,再用碓窝捣黏,从碓窝中捞出团成糍粑。"袁斗英介绍着打糍粑的流程,将舂好的糍粑从碓窝挖出。

      在川南的乡村,哪家过中秋节都会约请邻里帮助,打好糍粑,一切亲朋邻里分来宾围坐在一起,吃了糍粑聚完餐,就算是过中秋节了。(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4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