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9月25日音讯 9月15日—10月31日,"湖上有奇峰——蓝瑛著作及其师承影响特展"将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与观众碰头。展览共展出蓝瑛及相关绘画著作60件(组),除浙博本馆保藏外,还汇聚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十四家文博保藏组织的相关精品典藏,经过"根由有自""澄怀味象""赏石美观""嘉木幽禽""天长地久"五个单元,为观众出现蓝瑛早年与孙克弘、董其昌等人的师承根由,蓝瑛的山水、树石、花鸟绘画创造,以及他对一起代和后世的影响。
追根究底,缕析蓝瑛绘画著作师承
蓝瑛绘画师承松江画派,关于活泼于浙北区域的杭州、嘉兴、湖州的画家也有所学习。他曾脱离家园钱塘前往文人画的中心松江、华亭一带游学,相继得到孙克弘、董其昌、陈继儒等名公硕儒的欣赏与提拔,跟从他们学习新式的文人画理论和技法。
在蓝瑛的人生道路上,董其昌对他起了至关重要的引领效果。蓝瑛在二十九岁时创造的《溪山秋色图》节奏绵绵,用笔简远,与董其昌在《昼锦堂图》卷中的结构、布局、用笔、敷色一脉相承。
明董其昌昼锦堂记书画卷 吉林省博物院藏
《昼锦堂图并书记》是难得一见的董其昌青绿山水代表作,该卷宝贵之处还在于卷后有董其昌用行草书写欧阳修为韩琦编撰的《昼锦堂记》全文,成为董其昌书画合璧的宏构之作。此次展览中,蓝瑛的《溪山秋色图》和董其昌的《昼锦堂图》将一起展出,观众能够比照两幅图,感触董其昌对蓝瑛绘画影响。
承上启下,完好出现蓝瑛的艺术人生
蓝瑛是位高寿且多产的画家,现在国内外存世的蓝瑛著作,最早的创造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最晚的创造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他的艺术生命跨过明、清二朝,长达五十二年之久。本次展览集蓝瑛早中晚三个时期的精品力作,齐聚一堂,全体露脸,这在海内外各博物馆中尚属印度吉三代代购初次。
展览中,"澄怀味象""赏石美观""嘉木幽禽"这三个单元别离展现蓝瑛绘画著作中山水体裁、树石体裁、花鸟体裁的精品佳作,如蓝瑛晚年精品力作《万壑清声图》、以西湖赏荷为布景的《荷石图》、得到乾隆皇帝御笔题诗的《秋色梧桐图》等,每幅著作都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明 蓝瑛万壑清声图轴 浙江省博物保藏
蓝瑛创始的"武林画派",对清代初期的江浙区域画坛产生了严重影响。展览的第五单元"天长地久"首要反映其生平交游及对后世的影响,蓝瑛的后人和学生中才俊辈出,如蓝孟、陈洪绶、刘度等。展览中,观众能够欣赏到蓝孟的《洞天春霭图》、刘度的《雷峰夕照图》等深得蓝瑛真传的佳作。
精品荟萃,浙博"镇馆之宝"重磅露脸
本次展览中有不少难得一见的画作,如上海博物馆所藏《明五家朱竹墨石图》,系首度揭露展出,图分五段,创造者依次为孙克弘、张忠、孙枝、蓝瑛、许仪五家,各段创造时刻纷歧。蓝瑛所画的这一段创造于他二十三岁时,这幅图是现存蓝瑛时代最早的一件绘画著作。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剩山图卷 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也将在展览中露脸。蓝瑛受董其昌的影响,非常倾慕于黄公望,终身创造了很多的"仿黄"著作,贯穿其整个绘画生计。在展览中,观众也能够看到蓝瑛三十三岁时所作的《仿大痴山水图》卷。
据悉,《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真迹在本次展览中只展至10月8日。这幅旷世名作自1956年来到浙江省博物馆后,展出的次数寥寥无几,上一次展出是在2014年的"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中,时隔三年,观众总算又能够一睹真容。
本次展览也是浙江省博物馆新推出的"明清浙籍书画名家系列特展"的首个展览,未来浙江省博物馆还方案连续推出该系列的其它展览,为观众带来赋有地域特征的艺术盛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说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明,对本文以及其间悉数或许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好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确保或许诺,请读者仅作参阅,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