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9-20 09:24:50
  • 阅读(4261)
  • 评论(9)
  •   六七岁的小朋友告别了幼儿园,走进小校园园,关于这个新"身份"、新的校园环境、新同学和新教师,他们有点猎奇,有点振奋,有点激动,也会有人很不习惯。

      昨日,钱报记者收到一位小学短信平台家长报料,说是疼爱孩子的校长,为哄一年级学生进校上课,不吝暂时"改"了校名。

      这所小学本年的重生中,有个小朋友每天一走到校门口就哭,不愿意进门。在校门口执勤的校长问孩子为啥不愿进校园,小家伙给出的理由是:"这不是我的校园,你看,连姓名都不一样。"他一边说,一边指了指校门口的名牌。

      "那你的校园叫什么姓名?"校长问。

      "是XXX幼儿园。"本来,小家伙以为之前读的幼儿园才是自己的"校园",其他通通是冒牌的。

      现场僵持不下时,仍是校长想出了主见,做通了小家伙的思想工作:"那这样吧,今后我们校园就叫XXX幼儿园,你能够在你的讲义、作业本封面都写上‘XXX幼儿园’,好不好?"

      小家伙止住哭,点点头,这才走进校园。

      随后,记者向校长求证,确有此事。他泄漏,在家长和一年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小家伙最近的体现正在往好的方向开展。

      但是话说回来,小家伙为什么一开学就不愿上学,还把小学误以为是幼儿园呢?"原因很杂乱,没有做好幼小联接是首要问题之一。"这位校长剖析道。

      暑假里,许多爸妈忙着给准小学生做学前预备,送娃去学拼音、识字、英语等新技能时,却疏忽了最重要的必修课——幼小联接。

      在杭州主城区,记者随机查询了8所小学,有公办校园,也有民办校园,成果发现每所小学都有重生不习惯的状况。教师总结,这些孩子不习惯的体现首要分为三种:一是不愿进校;二是上课哭闹;三是不能恪守课堂秩序。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3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