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8-28 02:02:26
  • 阅读(9105)
  • 评论(7)
  • 原标题:本报记者抵近洞朗坚持不丹一侧军事重镇 目睹印军车队向边境集结

    【环球时报赴不丹特派记者 范凌志】8月末的黄昏,不丹西部哈阿河谷的气温直降到罗马会娱乐10°C左右,住在这儿仅有的度假村Risum的游客并不介意,当地传统的芝士辣椒和“Druk 11000”啤酒让他们暂时忘掉了窗外的凉意。可是,在从这儿向西30多公里的当地“凉意”正浓,鸿沟的另一侧就是中印坚持已70余天的我国洞朗区域。一触即发的氛围下,《环球时报》记者来到现在所能抵达的不丹一侧最接近坚持点的小镇哈阿,亲自感触了印度在这儿超越半个世纪的军事存在:印度军车、印度军事顾问团司令部、“很凶”但却穿戴不丹服饰参与射箭竞赛的印度武士……当地人大多避而不谈坚持,但印方自以为是导致的严重形势已影响到他们的日子。虽然不丹仍看似奥秘与安静,但忧患意识正在逐渐延伸。

    在哈阿高低的盘山路上,印度人修着不丹的公路

    哈阿镇是不丹哈阿宗的首府地点地。这儿的“宗”是相当于“县”的行政单位。人口78万、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不丹全国划分为4个行政区、20个宗(县)。从地图上看,哈阿镇处在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山沟里,从这儿向西30公里,就是不丹—我国鸿沟,中心有一个名为“吉格梅·凯萨尔”的严厉自然维护区,没有可供轿车通行的路途。

    不丹与我国边境最近的小镇HAA,这儿间隔此次中印坚持区域洞朗直线间隔约40公里(美国媒体称21公里)。

    跳过不丹—我国鸿沟就是我国的亚东县,从版图上看,亚东县就像一只倒悬的“牛角”,“牛角”东侧是不丹的哈阿宗,西侧就是印度的锡金邦,坚持就发作在“牛角”西部——亚东县洞朗区域的多卡拉,这儿间隔哈阿直线间隔仅有约40公里。能够说,哈阿镇是所能抵达的最接近坚持地址的不丹小镇。

    在从不丹与印度接壤的边境城市彭措林去往哈阿的途中,路周围停着的印度戎行车队引起了《环球时报》记者的留意。这列车队包含9辆贾巴尔普尔车辆厂出产的军用货车和一辆公交车,几个印度战士正悠闲地在货车里靠着谈天。至于怎样辨别是不丹军车仍是印度军车,导游阿杰(化名)通知记者,不丹军车的车牌是红底黄字,而印度军车车牌是黑底白字。

    印度戎行车辆在帕罗通往HAA的方向集结。

    通往不印边境的路上,相同常常能够遇到印度戎行的车辆。

    “他们能够在不丹处处走动。”阿杰的话仍是令《环球时报》记者感到吃惊。究竟,在一个主权国家境内呈现另一个国家的戎行,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作业。不过,自从1949年印度与不丹签定《永久平和与友好条约》,规则不丹对外联系承受印度“辅导”的那一刻起,军事介入现已不可避免。所以,关于路周围的印度军车,不丹导游和司机一点点没有表现出猎奇。

    通往哈阿的高低山路牵强容下两车通过,由于夏日多雨,随处可见的山体落石让人难免心有余悸。记者留意到,在不丹公路上常常呈现“DANTAK”字样的牌子,上面写着各样标语提示司机留意交通安全。导游阿杰通知记者,上世纪60时代,为保证印度的国防安全,其陆军工程部队开端担任不丹路途和桥梁的建造与维护,这便是“DANTAK方案”。依照《纽约时报》的报导,“印度的工程兵部队担任修建和维护不丹的高低山路”。《环球时报》记者留神调查,沿途筑路的大多是衣冠楚楚的印度人。阿杰表明这是由于不丹人少,而印度人工廉价,所以筑路的作业大多给了他们。

    风险的盘山路况直到较宽阔的哈阿河谷才消失,不久,就会看到哈阿的第一个地标:黑庙和白庙。相传公元7世纪时,藏王松赞干布曾带一黑一白两只鸽子来这儿,后人建起这两座寺庙以示留念。《环球时报》记者来到白庙时,恰逢僧侣们在排练宗教舞蹈,对他们而言,比起边境严重的形势,下个月的当地节日庆典明显更为重要。

    两名僧侣正在白庙操练舞蹈。白庙是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陈腐寺庙,坐落不中边境小镇HAA。

    在不丹,哈阿是一个冷门的旅游地,由于地处偏僻,这儿只会招引一些喜爱步行的外国游客。不过,在记者入住旅舍时,偶遇了一队外地公务员,导游阿杰说,哈阿也是不丹公务员们开会经常挑选的目的地。“由于这儿安静。”阿杰说的不假,整个哈阿宗只要1.3万人,是不丹人口第二少的宗。哈阿镇在习气现代日子的人看来无疑是个世外桃源。夜幕降临,阿杰将手指向西北方河谷延伸处的群山说:“那几座山后边就是我国。”

    1.3万人的哈阿宗仅首府就驻有500多印度武士

    《环球时报》记者入住的旅舍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上,能够一览哈阿河谷全貌。河谷大致分红两个区域,上游是居民地点的哈阿镇,向下游走数百米,就是军事区。

    印度与不丹戎行在不中边境小镇HAA建立的联合练习基地。

    坐落不中边境小镇HAA的印度兵营。

    哈阿名望虽小,却是不丹的军事重镇,不丹皇家陆军的第二中队就驻守在河谷谷源的达姆塘,村里一名白叟通知记者:“持续沿着河谷向西,到我国西藏步行需求大约两天时刻。不过现在形势严重,顶多再走10公里就过不去了,由于那里有戎行看守。前段时刻,我亲眼看见运着战士的印度军车往西边走!”白叟正说着,一辆印度军官乘坐的SUV疾驰而过,水坑里的泥水溅了他一身,白叟只能尴尬地笑笑:“我该走了。”记者用手机地图软件检查,从哈阿镇抵达姆塘的直线间隔为9.73公里,与白叟所讲底子相符。

    在HAA的印度武士

    白叟所说的印度戎行,在这儿已存在了几十年,这就是印军驻不丹军事顾问团司令部(IMTRAT)和旺楚克·洛宗军校。这些设备连同一所军医院,一起构成了哈阿的军事区域。

    印军的救护车。

    重视社会问题的不丹学者查布洛浦·帕苏2014年曾在博文中说,上世纪五六十时代,建于1913 年的旺楚克·洛宗(这儿的“宗”指的是不丹的城堡)被提供给印军驻不丹军事顾问团司令部暂时运用,用来处理住宿问题。而印度人在这儿一占就是半个多世纪。虽然在上世纪70时代初,不丹国王到哈阿公开演讲时清晰表明,“宗”和“宗”周边的区域归于哈阿和不丹,它没有被出售也没有租给印军驻不丹军事顾问团司令部,但《环球时报》记者看到的是,现在这座“宗”已被铁丝网和林林总总的军事练习场地围住,一点点没有了宗教文化遗产的容貌。印军在哈阿还建了高尔夫球场,供武士休闲用。

    印军在HAA建造了高尔夫球场供武士们休闲。

    印度戎行在HAA的邻近设置了直升机停机坪。

    “宗”关于不丹人而言含义特殊。查布洛浦·帕苏在文章中说:“多年来,时刻和年纪通知我什么是‘宗’?这是当地的身份,是联合的标志,是我们的豪情,是前史的储藏室,是文化遗产的例子,因而它是不丹人全部的全部。可是,突然之间意识到,我们没有归于自己的‘宗’。”

    印度人并不介意不丹人的感触。《环球时报》记者来到坐落印军驻不丹军事顾问团司令部对面的旺楚克·洛宗军校门前,发现大门右侧有一块陈腐的铁牌,上面用英文写着“旺楚克·洛宗军校,加强两个巨大国家的友谊”的字样,印着不丹和印度的国旗。明显,关于驻守在这儿的印度军官来说,他们的军事存在是为了“协助”不丹。

    向军校里望去,能看到墙面上有印军驻不丹军事顾问团司令部的符号,两门大炮模型和一尊持枪战士雕像向外界凸明显其在哈阿美景南京信用卡代还中共同的存在。早晨7时,6名全副武装的不丹学员从营区漫步走进军校,他们死后是一名身着教练服的印度人。不一会儿,军校里响起了口号声。一名在邻近等车的不丹学生通知记者,他来自几公里外的贾佩尔第二高中,据他了解,驻守在哈阿的印度戎行连同服务人员大约有500人之多。在被问到对这儿的印度人是什么形象时,这个不丹中学生先问记者从哪里来,得知记者来自我国后,他表明自己对当下的形势十分忧虑:“虽然这些印度人是来帮我们的,但我几乎不敢幻想,如果两国真的发作战役会怎样。”

    身穿不丹民族服装的印度武士在HAA。

    身穿便服的印度武士。

    通过多年运营,印度在哈阿的存在已根深柢固。《环球时报》记者到访哈阿时正碰上一年一度的“四边形射箭竞赛”,所谓“四边形”,即印军驻不丹军事顾问团司令部、不丹皇家陆军、不丹皇室卫队和不丹皇家差人四方。竞赛在哈阿镇周围的射箭场进行,并对民众敞开。记者在现场看到,参与竞赛时,印度战士也穿上不丹传统服饰,瞄准150米开外的靶心。不同的是,现场音响放的是喧哗的印度音乐。在本年的竞赛中,印度武士得了第三名,当记者表明想上前问印度人几个问题时,不料导游阿杰坚决地阻挠:“不要!他们很厉害(凶)。”

    正在HAA参与射箭竞赛的不丹军警。

    一批刚刚参与完射箭竞赛的印度武士正在合影。驻守在HAA的印军战士在闲暇时刻常常会参与不丹传统体育项目-射箭。

    外表的调和并不能掩盖当地人持续增长的不满情绪。近年来,不丹各界要求印度偿还旺楚克·洛宗的声响日渐高涨。闻名博客作者、《不丹时报》前总经理旺查·桑杰曾撰文批判:“印度人最不情愿交出他们半个多世纪以来静静夺取的宗周边区域。旺楚克王朝50%的时刻里,哈阿宗都处于被侵占状况,你乃至能够称之为‘印度王朝’。印度占据哈阿宗并非只让哈阿人心痛,它可能会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的癌症,我并不是在骇人听闻。”

    边民说起坚持面露难色,导游说“政府不想让谈这些”

    与军事区域比起来,处于河谷上游距军事区域几百米的哈阿镇显得并不大,这个被《纽约时报》称为“小村庄”的镇子只要四条长500米左右的大街。当地人说,哈阿镇居民一共只要几千人。哈阿河谷盛产水稻、大麦及多种生果和蔬菜,除务农外,当地许多人也经商。

    当地街头商铺。

    不过,哈阿和西藏的互易商货路途现在底子被封死了。在卫星地图上看,想要“封死”路途很简单,从哈阿镇一向沿着河谷向西北方走,只要一条细细的路,并且这条路到了达姆塘就消失了。达姆塘摆放规整的兵营房顶显现,这儿确实是一处军事要冲。在形势严重的时期,边民间的互易商货明显变得不可能。

    HAA街头卖蔬果的小贩。

    不丹商贩Tenzin Namgyal的小卖店就开在哈阿镇主大街,记者走进店内,发现店里的衣物和小商品许多都挂着中文标签。Namgyal通知《环球时报》记者,这些都是曲折从尼泊尔来的,三年前他还曾用骡子驮着不丹的冬虫夏草向西跋山涉水到我国做交易,“一般都是晚上走,悄悄过境,回来的时分,如果没有违禁物品,我国武士也不会尴尬我们这些营生的边境居民”。但由于中印坚持,前往西藏的路途已被封闭,Namgyal的财路断了一条,他表明:“好在到现在为止,我的日子还没遭到严重影响,但我很忧虑会迸发战役,究竟战场会离我们很近,并且我们是小国,如果有战役,我的全部都会被销毁。”

    让《环球时报》记者感触深入的是,哈阿当地全部采访目标不管老幼,面临记者提出的中印坚持问题都显得很尴尬,即便有答复,也大致相同。他们只谈判互易商货山路的封闭对其生计造成了影响,但绝不会在中印间选边站。“我们是小国”的答复,记者听到了不止一次。我们的导游有一次在酒后吐了真言:“政府不想让我们谈这些。”

    当然也有破例。“我国和不丹的鸿沟很清楚,印度说的‘为了维护不丹’是说谎。”一个曾在我国学习、中文十分流利的不丹小伙子通知《环球时报》记者:“我去过我国许多城市,很清楚我国的实力,印度底子没有跟我国抗衡的本钱。如果迸发战役,我国一定会赢!”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2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