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5-10 08:22:26
  • 阅读(876)
  • 评论(3)
  • 原标题:说说杨振宁“回国”和颜宁“出国”

    这两天,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受聘普林斯顿大学的新闻引起热议,有人说她不爱国,也有人说她是因为接连两年没有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研项目而斗气出走。在沸反盈天的网络言论里,笔者发现了国人的两种观念。

    一种是狭窄的民族主义观念,但凡华裔科学家回国都是爱国的表现,但凡我国科学家去外国都是叛徒卖国贼,这种心情在网络言论中尤为显着。

    另一种则表现为“腹黑的置疑论”,只需有点风吹草动,就要去寻觅“内幕”。比方孩子在幼儿园稍有磕碰,就会置疑是不是被同学欺压;科学家、文体明星等各种人才“转会”,就会置疑是不是遭到某些安排或准则架空等等。

    这两种观念本来都是一种极点的思想方法,是一枚硬币的双面。从网络言论能够看出,许多网友都抱持这么的思想方法,因而,一个简略的教授换岗事情,才会在网络上引起那么多的谴责。杨振宁不久前的“回国”,相同引起了网络热炒,许多网友打击杨振宁在年轻时没有回国奉献力量。事实上,理性分析能够得知,杨振宁留在国外进行学术研究,对科学界、对我国的奉献都会远远大于他回国的奉献。

    这些年,因为我国科研软硬实力的增强,“千人方案”等人才引入方针招引了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到我国,这是我国创新式国家建设带来的人才流动的滚滚大潮,其间,有少许科学家“逆流”而动,是再正常不过的景象,并且跟着世界科技交流协作广泛深化地展开,这么的人才交流会不断增加。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研学术界的开通敞开将极大地推进科研项目的世界协作和科研专家的世界交流。美国的科学家能够来我国当教授,我国的科学家相同也能够去美国当教授。这是世界高层次人才流动的正常景象。咱们应对此坚持活跃的情绪。

    从理性视点来看,不论是狭窄的民族主义,仍是腹黑的置疑论,对人才流动都会发生极大的负面效果。一旦构成普遍性的言论语境,会对人才自身和用人单位发生无形的压力。

    当下,我国科学家的思想意识、学术水平现已很大程度上与世界接轨了,但是,许多网民的心态还在某些旧观念的怪圈里徜徉。只要摒弃了那些旧观念,咱们的社会才干非常好地习惯科学一日千里的今日。

    颜宁的“出国”,让咱们欢喜地看到,跟着我国科研实力的增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被认可度也正在进步。能够想见铜雀台娱乐,“出国”的颜宁们会不断增加,“回国”的杨振宁们也会不断增加。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