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3-07 09:58:39
  • 阅读(11016)
  • 评论(15)
  • 原标题:中国人权成就自有公论(钟声)

    《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7日03版)

    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人权交流,其出发点不能是为了炫耀毫无事实支撑的自我优越感,更不能把人权当作政治工具,对他国加以攻击。

    3月3日,美国政府发布“2016年国别人权报告”,对众多国家人权状况指指点点,涉华部分再次毫无事实根据地对中国人权状况妄加指责,再次暴露其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傲慢。

    美方年年炮制这样的报告,但蒙蔽不了国际社会的眼睛,减损不了中国人权事业进步受到的国际尊重。去年,中国以180票的高票第四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成为为数不多的四次当选的国家,就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肯定。

    中国人权状况究竟怎么样?事实说了算。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7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位。这个数字背后,是亿万中国人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动人故事,也蕴含着中国经济给世界各国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红利。众所周知,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创造了发展奇迹,解决了13亿多人民的温饱问题,减少了7亿多贫困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中国为7.7亿人提供就业,实现9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关爱2.3亿老年人、700多万大学毕业生和8500万残疾人,保障6000多万城乡低保人口基本生活。与此同时,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也在持续推进,司法领域人权保障取得重大进展,人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更加广泛。中国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合法权利。

    人权领域不是不需要国际交流,但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人权交流,其出发点不能是为了炫耀毫无事实支撑的自我优越感,更不能把人权当作政治工具,对他国加以攻击。道理很简单,没有哪个国家有资格说自己在人权方面是完美的,每个国家都有权利按照自己选择的路径来发展人权事业。

    一直以来,美国政府总是习惯于给人权议题添加许多与人权本身并不相关的考量。美国“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就常年把人权问题政治化,公然违背各国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事实一再表明,这种做法不得人心,国际社会多数国家对之表示不满。换句话说,打“人权牌”非但建立不起一些美国人自我想象的高大形象,反而暴露了美国漠视国际规则的真实态度科技互联网观察

    国与国之间如何就人权问题打交道,才是有益处的?回答这个问题,离不开对当代国际关系规则体系的准确把握,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主权平等原则。这个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国际人权法和联合国人权工作的基本原则。在人权事务上,各国应该始终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主权原则,以平等的伙伴姿态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各方都要客观公正看待他国人权事业发展,不能把人权政治化,不能借人权干涉内政,更不能搞政权更迭。

    几十年来,中国人权事业的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根据自身国情,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之路。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法学教授汤姆·兹瓦特就在长期研究中国人权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提出:“人权具有普遍性原则,但也包含着各个国家在不同文化、文明、社会制度以及发展阶段中所体现出来的特殊性和多元性,将文化、民族、宗教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排除在外的人权理念是片面的、缺乏合理性的。”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和保障模式。展望未来,中国人民有定力坚持沿着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之路走下去,为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全民脱贫、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等一系列目标而不断奋斗。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3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