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1-09 10:40:56
  • 阅读(5659)
  • 评论(2)
  • 新华全媒+丨黑土地上"新农民"返乡创业记

    新华社长春1月8日电 题:黑土地上"新农民"返乡创业记

    新华社记者邵美琦、薛钦峰、马晓成

    1月的吉林,皑皑白雪覆盖着广袤的黑土地,冰天雪地里的人们没有"猫冬",仍然如火如荼地繁忙着。他们之中,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多。近年来,在吉林省"吉士回乡"等一系列方针支撑吸引下,一批"新农民"回到家园创业,成为村庄复兴的"领头羊"。

    这几天,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的北夏家村,不少乡民拿到合作社分红,快乐地去办年货。这些种田"老把头"在几年前不会想到,在一位大学生的带领下,他们在黑土地上找到了致富期望。

    北夏家村曾是贫困村,乡民靠栽培玉米日子,收入遍及不高。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邵亮亮结业后,2012年,他决然回到家园,发挥农学专业知识,带领乡民调整栽培结构,闯出新天地。

    西兰花和鲜食玉米是邵亮亮选定的经济作物。他带领我们运用绿色栽培技能,让高品质经济作物不只遭到国内商场欢迎,还卖到了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

    现在,已有近百户乡民加入了邵亮亮的合作社,收入比过去大幅进步。"没想到本年‘红包’这么大,加上平常在合作社的薪酬,来年还得好好干!"合作社成员李秀梅笑着说。

    下降创业门槛、减免税费、拓宽融资途径……吉林省近年连续出台支撑村庄青年等人员返乡创业立异的方针措施。2021年以来,吉林省人社部分探究为村庄复兴人才评职称,引领奈斯导航新农民转型,培育一支本质过硬的村庄人才队伍。

    "我争夺靠种田评上高级职称。"在吉林省舒兰市的孟佳宁说。大学结业后,孟佳宁曾先后在天津、北京从事艺术类及商场类作业,她发现家园许多物美价廉的土特产常常滞销,2017年决计返乡创业。

    她的第一个主意是打造农业品牌。这几年,她推进舒兰大米进驻淘宝、天猫等渠道,还瞄准短视频渠道,曾创下了1小时出售1万袋大米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服务"新农民"返乡,吉林省活跃建立"吉士回乡"渠道,各地精心建立资金保证、才能提高、创业基地和载体驱动等渠道。统计数据显现,吉林省农民工人员返乡创业累计已近10万人,直接带动工作超越40万人。

    梁铖龙也是其间一员。山里刚下过一场雪,梁铖龙与朋友在户外灶台做了一桌东北菜,他们将进程拍成视频,在交际渠道收成上万次点赞。"这蓝天白云的好环境,太馋人了。"梁铖龙最新的创业项目遭到网友的认可。

    梁铖龙的家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他曾长期在外国打工,一次省亲让他感遭到家园天翻地覆的改变,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改进。2018年,他回到家园开辟生态饲养商场。在连续申请到返乡创业贴息贷款后,他的养鸡场扩大到200亩,每个月能为商场供给2000只肉质新鲜的土鸡。

    "曾经村庄没什么人,路也欠好,你看看现在。"梁铖龙边说边介绍着他新开的村庄民宿乐土,特征的民居和整齐的路途藏在山间,最多的时分每天能招待三四百名游客。

    新年降临,梁铖龙和他的创业同伴们还研讨着新项目,方案下一步开发森林旅行、森林研学、冰雪集成灶加盟代理乐土等新项目,日子红红火火。"家园成果了我,我也要报答家园。"梁铖龙说。(新华网)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7  收藏